突破一千二百万吨。”
“也就是说苏联如今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钢铁生产国,即便放在世界经济危机之前,苏联的钢铁产量也能排在世界第四。”
在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前,世界钢铁产量超过一千万吨的国家也就只有东非,美国和德国三家,而世界经济大危机后,东非,美国和德国因为工业体量的原因,就算钢铁产量暴跌,也是其他国家高不可攀的。
而现在苏联已经摸到了德国的屁股,放在以前苏联的钢铁产量也就只能和法国对比。
这也就意味着在钢铁产量上,苏联已经进入了世界第一梯队,也就是千万吨级规模。
“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联合体,一家刚刚投产,就已经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之一,这一座钢铁厂的产量就比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全国钢铁产量要高。”
“苏联其他钢铁企业的产量提升也不小,而且在苏联钢铁产业发展中,苏联产业向东部和南部的转移也十分明显,西伯利亚,远东还有中亚,这些地区在苏联治下,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大大提升了苏联国防安全性。”
“未来即便爆发战争,苏联后方也可以免受第一轮战火的打击,源源不断的支援前线战场。”
就以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厂为例,这座苏联新建的最大钢铁厂,位于苏联的乌拉尔工业区,距离莫斯科的直线距离一千九百一十六公里。
也就是将近两千公里,试想一下,有这样一座深处苏联腹地的钢铁厂存在,前世苏联就不可能输给德国,哪怕德国攻下莫斯科,也无法摧毁苏联工业,光是想要进攻乌拉尔工业区,德国人还要继续推进两千公里,这个距离足以让德国感到绝望。
而且,乌拉尔工业区并不是第一道防线,在莫斯科到乌拉尔工业区之间,还有伏尔加工业区,后方还有西西伯利亚工业区……
事实上前世德国连莫斯科都没有突破,而本时空里因为一战结果的变化,苏德两国的缓冲区减少,苏联更加重视本国工业的国防安全,所以更重视后方工业区的开发和发展。
就苏联这种工业部署情况,即便德国拥有东非的工业体量和人口优势也不可能把苏联完全消灭。
弗里德里希说道:“想要让苏联的工业彻底瘫痪,就必须有能力同时对苏联后方多个相隔千里距离的工业基地进行毁灭性打击,从乌克兰的顿巴斯—第聂伯罗工业区一直到苏联的远东工业区,跨度长达惊人的六千多公里,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完全做不到的事。”
当然,情况也没有弗里德里希说的那样夸张,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