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4月,陈光良出现在德国的汉堡造船厂,他正在和德国造船巨头赫登进行讨论,和视察。
赫登带着陈光良一行人,考察了正在建造的一艘巨型油轮。
“陈先生你看,这便是sinclairpetrolore号,它的载重高达56089吨。预计明年4月下水,届时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油轮,而前一个记录tinaonassis号的45270吨(1953年下水),也是我们造船厂的。”
陈光良看着正在建造的sinclairpetrolore号,心中已经有数。
不过,他还是和赫登讨论起专业的技术来。
最后,他才说道:“一艘sinclairpetrolore号型的油轮,造价多少钱?”
这个‘造价’自然指的是陈光良需要支付的造价。
造船行业的利润不高,预计一艘也就赚个7~8%,但主要还是提供本国的工作岗位,以及相关的产业链。
赫登试探性的问道:“陈先生造一艘,还是两艘?”
陈光良摇摇头。
赫登心猛跳了一下,莫非这个人又要疯狂一下。
他平息自己的想法,随即认真的说道:“目前这一艘sinclairpetrolore号的造价,我们给客户是1380万美金。陈先生应该也知道,去年(1953)世界钢铁上涨,故造船的成本也上涨,你是我们联邦德国的老朋友了,所以我可以给你1350万一艘。”
一艘巨型的油轮,就是香港中环的一幢甲级写字楼。
前世巅峰时期的包宇刚,拥有50艘巨型油轮,所以他是华人首富,相当于香港中环的五十幢大厦。
陈光良直接说道:“这个价格我可以接受,而且我要在两年半的时间,需要四艘下水。”
赫登震惊了,这可是四艘,足足4000多万美金的定单。
他还是忍不住的说道:“陈先生,我们是朋友,所以我有必要提醒你,现在美国人对你没有好感,而欧洲这边,你确定能接到如此多的订单?”
他说的没错,美国石油公司暂时还没有和环球集团有合作,以至于环球集团的四艘油轮,总计8.5万吨,现在运输量还不足。
但陈光良可不是看眼前,而是盯住1956年10月的苏伊士运河关闭,据说仅需一年时间,就能回本一条新船。
苏伊士运河关闭,不仅仅是欧洲需要多绕5600公里,也是美洲需要绕路一倍,这样相当于全球的船只紧缺一倍,但价格则不止涨一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