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就安慰亲妈道:“妈你可别着急,外面的木耳一年四季都有,但品质最好的是春天椴木上所产的春耳,吃起来口感细腻脆嫩还十分化渣,价格自然也不便宜。”
“口感最粗糙的就是夏天所产的夏耳了,优点是产量大,价格虽然便宜不少,但产量上去了,收益也就上去了。”
“我知道这些啊,还多亏了大学同学呢,大家来自天南地北,饮食习惯也各有特色,我肯定能找到路子卖出去。”
徐美芳嘴上答应地快,心里却把这事儿记住了,想着让大伯跟丈夫多留意留意外面的事儿,听许沁说这些木耳都是牧民们一点一点采来的,她也就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了,也清楚许沁到底想要做什么了,因此决定要帮着许沁把这事儿做成。
中午许沁亲自上手过了一道酸辣汤,就用木耳切丝又摊了蛋皮配着胡萝卜丝做的,全家人都十分捧场,把许沁这稍微出众的手艺吹得天上有地上无的。
牧场的木耳比其他地方的春耳口感更加粗糙一些,但比夏耳又细腻不少,所以许沁将剩下的都打包寄给自己开饭店的同学,让对方确定一下收购价格。
当然,对方收不收的都无所谓,大不了她自己先垫钱收今年牧场出产的所有木耳,卖不卖得出去也无所谓,横竖她肯定能找到销路。
许沁要的也就是一个参考价格而已。
首都想要跟许沁搭上关系的人可不少,许多人都惦记她那一手点石成金一般的挣钱炒股手段,所以许沁一个电话过去,她那位老同学转头就把她的需求告诉了自己的亲戚。
这收木耳的事情就这么确定了下来,收购价都给到了每公斤四十块。
许沁可没想过从中赚取差价,哪怕这个价格人家也是看在她的面子上给出来的,这个收购价格被托肯传出去过后,附近牧场的空闲人手都开始往林子里跑,自然也就没少惊动林子里大大小小的动物,苏力坦便重新以猎人的身份配合朝戈巡逻,几次过后,终于对托肯带两个孩子改嫁的事情松了口。
苏力坦答应托肯改嫁的事情了,托肯反倒不着急结婚了,她跟朝戈商量好了,这个夏天尽量采木耳跟菌子多赚点钱,然后去城里开一家小饭馆,也带两个去县城里读书。
同时也约定了两个孩子不会改姓,他们寒暑假会回到牧场跟苏力坦待在一起,不会跟苏力坦家生疏。
苏力坦家的事儿解决了,苏力坦见采木耳都能赚不少钱,也就同意巴太会马场工作了,他自己也答应明年不会养这么多羊了,而且这边旅游业渐渐有发展起来的意思,他觉得只要还让他放牧,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