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那些农户又没冰箱,焉了了口感不太好,陆建党点头,“我省得,你路上小心点,别太急了。”
而张玉兰,早就走远了,陆建党摇了摇头,叹口气,“一把年纪了,这脾气还没改。”
不过,想着女儿能来,他又很开心,当父母的,谁不希望儿女过得好?
旁的不说,肯定要拉一把,陆小芳又不是那种不争气的,只要给她机会,她一定会抓住的。
逢年过节,自己不吃,也会给他送两块腊肉来,本来家里孩子大了,手头紧巴巴的,还想着爹妈,两人也很欣慰。
这女儿,不白养,当然,他们给陆小芳的更多,不能让她回婆家,被人看轻。
哪有吃女儿的道理,儿女大了,有自己的家,老的能帮衬就算了,不能帮衬,也不要拖他们的后腿。
偶尔,也会接外孙和外孙女过来,跟胜利他们一起玩,关系处的挺好。
她坐上牛车,老伯问她,“要回前进大队吗?还是你们有头脑哦,从村里走出来了,我看摆摊的人挺多,是不是很赚钱啊?
搞得我都有点心动,想让我家老婆子来跟你们学,也就春耕秋收忙一点,其他时候,晒得皮都脱了一层,也赚不上几个工分。
年纪上来,体力精力跟不上了,那劳力活,都得年轻的来做。”
要说两人,还有点沾亲带故的,张玉兰笑呵呵的说道:“个体户就如雨后春笋一般油然而生,你让婶子来城里学着摆摊呗,多少赚一点,也能贴补家里。
瞧你风吹日晒的,也没落下一趟,儿女都长大了,也该你们享福了,别什么都扛,把担子交给年轻人。
你要啥都做了,以后那小的,还不成器。”
老伯笑得慈眉善目,“那我跟老伴儿说,让她来卖个炸洋芋吧,不知道有人买没;”
家家户户都有,谁会去花这个冤枉钱?但家里种的最多的,就是土豆了,每年有个几百斤。
粮食不够吃,就是用洋芋来凑,或者用几十斤洋芋,给别人换个十来斤的大米,混合着糙米一起吃。
穷苦人家,哪能光吃大米饭?以后日子不过了,精打细算,才能不饿肚子。
张玉兰如实说道:“生意嘛,只要你勤快,肯定有人买单的,就看你花不花心思了。
洋芋是谁家都有,但谁都吃啊,味道好,受众还是挺多的,我也没做过这方面的,得你们自个儿去琢磨。”
老伯健谈,继续说着:“你家那钵钵鸡,我也买了两串,香得很,这辈子,没吃过这么好吃的。
是你家那侄儿媳妇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