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哲知道,一个人如果能同历史上的名人贤圣扯上“亲戚”关系,没有不乐意的。
当年朱元璋当了皇帝,还想把宋代大儒朱熹认作自己的祖宗,想重新修谱认亲,只是被大臣劝阻才作罢。
还有有名的十里洋场的杜月笙,发迹以后为了风光,请国学大师章氏主持修谱,硬是把杜的出身,说成是?“祖先由浙江海宁迁来”,“考证”出“杜之先出于帝尧”,“直系祖先为山阴杜衍”,为其修订了家谱,让出身微寒的杜月笙跻身帝王之系、名人之后。其实,只有天知道了。
人一有钱或者一当大官,喜欢找风光的祖先锦上添花,是人性所共有,不是一人所欲。
不过闻哲确实不是瞎扯,他是请王伯石按照他的思路,整理了一份张鹤寿家世脉络图和考据依据的,勉强可以说的过去。
“先生一定看过王主席提供的考据资料了。以张九龄为始祖、以先生自己为新谱的开宗人物,有什么问题问题呢?离开现在的老家,去歧县相邻的寿县筑屋开宗,先生就是一代宗主。既避免了同族的无谓争端,又显示了先生的大义和气度。同时,也不让当地的领导夹在中间为难。何况,先令堂大人的牌位,可以安居今后新祠堂之首位!
“以先生名望,您到什么地方去,人家不都会拥彗先驱、扫榻相迎呢?”
张鹤寿愣了许久的神,他没有想到,闻哲有这么一番大道理。虽然也动心了,丝毫没有带到脸上来。
“哦,这是闻市长高抬我了。我没有那么大的野心。”说着,又不自禁的叹了一口气。
他起身,从盒子里拿出另外一幅字,在书案上打开,脸色却冷了几分,指着条幅说:
“闻市长,请问你写这些是什么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