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王承恩终于觉出不对劲儿了,不是事情而是皇帝的口气,赶紧放下奏折冥思苦想,然终未得,只好恬着脸求解。
“唉……不知道就问是个好习惯呐!”
撇了一眼嗷嗷待哺的王承恩,洪涛无奈的叹了口气,有点怀念王安了。那个老太监不光权术熟络,还很善于学习新事物,虽然每样都学不到精髓也大差不差。
这就是给大领导当机要秘书的基本素质,不求一门灵,只需门门会,随时随地帮领导把关、收集、整理有用信息,过滤掉没什么价值的公务,能省去领导多一半时间和精力。
王承恩的忠心就不用评价了,跟了自己三十多年,存款不够四位数、股票没有、房产没有、干儿子没有、朋党更没有,敌人反倒是不老少。这家伙是铁了心要在皇宫里终老了,根本没想过将来失了势会咋样。
办事同样认真负责,只要有时间奏折会看过一遍又一遍,逐字逐句核对,少个标点符号都不通过,为此没少和通政司的熊文灿吵架,骂的难听极了。
可就是学习能力太差了,除了皇宫和蹴鞠队那点事儿,对其它事物全处于一知半解状态。也不是不学,就是脑子笨学不会。再加上公务繁忙,腾不出太多时间去系统的补课。
“在大明,谁敢在万岁爷面前抖学问,奴婢头一个不答应!”王承恩肯定不知道皇帝心里在想啥,还使劲儿拍呢,试图把自己失察的罪过掩盖过去。
至于说为什么失察,什么地方失察,还真不知道。但他会看皇帝的脸色、会听皇帝的语气,这种眼神、这种腔调一出现,保证是自己有错。此时别躲别扛别侥幸,赶紧认才是明智之举。
“嗯,那就抽一袋,且听朕给你上一课!”
碰上这么块蒸不熟煮不烂还处处为自己着想的货色,洪涛也什么好的应对手段,看看墙上的挂钟,伸个懒腰,趁机休息会儿吧。
“……”听到皇帝要休息,王承恩像变戏法似的从怀里摸出装雪茄烟的竹筒、打火机、小剪子,再把烟灰缸拿过来摆在顺手的位置,茶水倒掉换上新的,微微打开两扇窗通风,然后才掏出记事本准备记录。
这一套细碎操作下来也就二十多秒钟,用行云流水形容都不为过,没一个多余动作。但快不是诀窍,王承恩能做到不引人注目,或者叫尽量不在皇帝面前晃荡,还要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好,这才是功夫,来自王安的真传。
“朕且问你,炮弹为什么扔到敌人阵地上会炸,放在库房里却不声不响?”
等把雪茄点上了,洪涛才开口。按照惯例,第一句肯定是提问,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