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中文小说网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两千三百四十五章 去喜峰口等他们

第两千三百四十五章 去喜峰口等他们(2 / 3)

从蓟州向西出关,最大的可能走喜峰口,是山势、山道决定的事。

喜峰口,地势险要,又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

东汉末年曹操与辽西乌桓作战,东晋时前燕慕容儁进兵中原,都经由此地。

唐高适《出塞》中的“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卢龙塞指的就是喜峰口。

因为燕山的存在,山势阻隔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拱卫着北平等地,但山有河谷,而这些河谷地带,往往便是山道之地。

滦河谷道,便是南北天然孔道,喜峰口扼守的,便是滦河山道。

经喜峰口出关向东北六十里是椴木峪关,再六十里则是松亭关,出松亭关再向东北,便是富谷,还有大名鼎鼎的大宁,也就是宁王封国之地。只不过这个时候那片地还不属于大明,宁王也才八岁,连三斗的弓都拉不开……

朱棣靖难时跑去大宁找宁王“要”朵颜三卫,也是从喜峰口出关的,就这条路最好走,其他路,不是河谷深不能走骑兵,就是山高不好走,人可以爬山,马爬山可不容易啊……

即便是再后来的满清,那也曾从喜峰口南下过。

未抵喜峰口,沿途便出现了数不清的百姓,连绵数十里地向北运送物资,毛驴、驽马拉着不少板车,有人在前面牵,有人在后面推,更多的百姓是用扁担挑着筐篓,扁担压在肩膀上,两端向下沉着,走动时上下晃动着。

“这是?”严桑桑不解地问。

顾正臣放慢了速度,面色凝重地看着这一幕。

因为山道的缘故,还需要留下通道专供军士传讯,百姓最多两人并肩,可向北一路,似乎看不到尽头,只看到了无尽的山,青翠到有些发黑。

百姓之中,以青壮为主,但也不乏白发之人,甚至还有一些稚嫩未退,尚未成年,最多十六七岁的少年!

没有人说话,每个人都在负重而行。

一步左脚,一步右脚,鞋已破旧,脚趾在外,衣衫褴褛,如同乞丐。

王大牙舔了下有些干裂的唇,左脚绊了下右脚,跌跌撞撞斜向前扑了出去,肩膀的扁担沉重地落地,筐篓里的砖头发出了碰撞的声响,整个人摔在了山道之上。前面的军士周桓听闻之后,赶忙驱马返回,看着王大牙甩了下鞭子:“还不赶紧爬起来!”

王大牙听着鞭响,吓得一哆嗦,赶忙起身,看着擦伤的双手,回去试图将扁担挑起来,却发现很是沉重,如何都抬不起来。

周桓翻身下马,走至王大牙身旁。

王大牙紧张地尝试着,可始终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