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兹富勒北部山区,地形看起来千沟万壑,重峦叠嶂,黄褐色且瘦骨嶙峋的山峰一望无际。而波斯湾里海铁路的选址路线就经过这种地形极度复杂的区域。
东非铁路工程师特莱恩瞭望着眼前的群山说道:“波斯这种复杂的地形下,还能维持长期国家的统一,这是一种奇迹。”
“整个扎格罗斯山脉,都在其控制之下,地形和民族复杂,并且和外部接壤,整体却不出大问题,这只能说明波斯在文化和制度领域有其独到之处。”
“就比如胡齐斯坦平原,和波斯首都德黑兰,隔着这样一座庞大的山脉,波斯都能进行比较有效的治理,就能说明问题。”
胡齐斯坦也就是波斯西南部的平原地带,紧挨着伊拉克,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相接,当地主要人口以阿拉伯人为主。
虽然这里属于波斯第一帝国,也就是阿契美尼德帝国的龙兴之地,但是如今波斯人在当地反而成了少数。
特莱恩身边的波斯工头伊斯梅尔说道:“波斯能够长期克服复杂地形下的交通劣势,维持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并且长期形成国家上的认同,这都是我们波斯文化的优势。”
“历史上不管是哪个民族统治波斯,最后都会融入到当地的文明之中,维持波斯的独立性。”
伊斯梅尔所言确实符合事实,就波斯文化展示出来的同化能力和包容性,可能也就远东帝国可以相提并论。
这并非夸大,历史上这里被马其顿,阿拉伯,蒙古,突厥等等统治过,但是波斯还是维持着其在意识形态和文化上的独立性。
就算对当地文化层面影响最深的古阿拉伯帝国,也只能适应波斯文化,就比如波斯的语言,虽然书面上阿拉伯化,采用阿拉伯字母,但是其语法和词汇独立于阿拉伯语,还有波斯的宗教,虽然也属于阿拉伯教,却是当初古阿拉伯帝国的少数派什叶派。
这还是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层面非常强势的古阿拉伯帝国,其他诸如蒙古,突厥占领和统治当地后,基本直接沿用当地政治制度,法律,文化,并最终彻底融入波斯。
总而言之,波斯的国家和文化认同感很高,而这也是上一阶段,东非试图分化波斯失败的重要原因。
此前,东非希望通过对波斯施加影响,然后将东非势力范围下的波斯和英国势力范围下的波斯做切割,收效甚微。
至于东非这么做的理由,自然是不希望印度洋沿岸出现强国,波斯的面积还有实力都称的上区域大国,可能威胁东非区域的霸权,但是,东非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一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