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阿道夫也能很好的满足他们政治诉求,就比如反对工会和社民党的“社会福利政策”,镇压工人运动,确保私有财产权,获得军备订单等。
容克集团,尤其是军方内部对阿道夫的支持倒是有所分歧,但是他们自己扶持的代言人,没有阿道夫在德国的那种影响力,难以和阿道夫打擂台,因此后期转向支持阿道夫,他们对阿道夫的主要诉求只有一个,那就是打压工党等左翼分子。
最后是官僚集团和司法体系,他们对阿道夫的期许是阻止社民党和工会倡导的“平等化”改革,维护体制传统权威。
这也是此前德国警察局还有法院等系统,纵容和偏袒德国民族党旗下冲锋队各种暴力活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
随着德国民族党的成功,中欧地区的形势也越发紧张起来,而奥匈帝国将成为新一轮中欧地区政治和社会危机的风暴中心点。
因为,苏联也试图在奥地利发动攻势,这样一来,奥匈帝国内部就形成五大势力的激烈战场,首先是哈布斯堡为首的保守统治集团,然后是工党,接着是各个民族主义分子,然后是勾结德国民族党的奥地利民族党,最后还有资产阶级的激进分子。
除了哈布斯堡为首的统治集团以外,其余各方势力,并不过于在意帝国领土的完整性。
奥匈帝国这个世界大国即将迎来最大的挑战,接下来的局势发展,将决定这个古老帝国的存续问题。
对于帝国内部的严峻形势,鲁道夫皇帝也有清楚的认知,但是,他能做的却很有限,如果放在上个世纪中后期,鲁道夫或许还有信心压制其他反对势力,但是现在的奥匈帝国就是一个新的欧洲火药桶。
随意一处火苗,都有可能让奥匈帝国原地爆炸,而现在奥匈帝国内部试图“纵火”的人太多,这也意味着起火点远不止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