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外星炸弹的能量可能过于巨大,转移地点不是荒郊野外而是月球表面。
最极端的情况,贝茨球比核弹还恐怖,能直接把月球炸碎……真有这种爆炸当量,运到哪里已经无所谓,根本来不及了,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已成定局,只能祈祷人类残留的火种能在万年后重塑文明,届时可能会有神明引爆天体的神话传说流传,或者王将军被描述为失败版本的后羿,射落的天体导致空前灾难,真相湮灭在漫长的历史中。
宋河电光火石胡思乱想的同时,大屏幕上持续播放直播。
深海打捞器成功把贝茨球放进透明样本箱里,一路上浮,移入绿藤舰的船舱内,水兵们一边固定箱子和调试周围的检测设备,一边满面震惊地围观,大概没想到当个兵还能见到外星飞行器。
绿藤舰全速起航,沿着预定航线高速穿过演习区域,众多军舰在远处护航,川舰航母编队留在原地,蛙人们继续勘探贝茨球掉落的海床,寻找有无忽略的特殊痕迹,湘舰和桂舰航母编队则齐齐动身北上!
宋河脑海中闪过一瞬疑惑,为什么不用军机运输贝茨球,要用速度更慢更兴师动众的军舰?
转念一想,他大概能猜出原因。
牡蛎市机场距离航天中心太远,在整座城市的一南一北,如果先运到机场再横穿城市送去航天中心,按照贝茨球的体积划最大核爆圈范围,至少要在当地疏散三百万人,比调动舰队更加兴师动众,而牡蛎市港口和航天中心距离更近,沿途疏散五六十万人就够了。
飞机稳定性也没有大型军舰可靠,高空气流颠簸比洋流颠簸更突兀更难预测,绿藤舰吨位18000余吨,是当今世界最大的驱逐舰,屏幕上能看到沿途的洋流风力监测,未来几小时内风平浪静,用船送过去会四平八稳,虽然贝茨球被击落坠海的过程震动已经极度剧烈,大概率不会被晃爆,但在完全未知的情况下,提高稳定性没有什么错。
还有一个原因,船舱内空间够大,可以放足够多的大型设备观测贝茨球,万一运输到一半贝茨球产生变化,在船舱内有条件及时应对,机舱内空间不足摆不开设备人手,出了变化只能返航。
当然,稳的代价是时间拖长,如果真的111个灯,每个灯代表1小时倒计时,那么海运方案时间极紧,全程毫不耽搁,抵达月球后倒计时大概也就还剩三四个小时。
不过,如果按照火箭把贝茨球送上卡门线高度判定为安全,时间倒是绰绰有余,除非贝茨球爆炸威力真的大到可以直接炸穿大气层,否则抵达卡门线肯定万事无虞。
宋河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