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
王小北摆摆手,“没关系,今天很忙吗?”
“是,我正想找你聊聊呢。杰夫不同意我们另立品牌,坚持扩大产能,继续原有的产品线。”
邹德宇边说边从酒柜中取出红酒。
开了后,拿着两只高脚杯来到桌前。
“喝点吗?”
王小北颔了颔首。
“行。杰夫那边咋说的?还有,我叫你调查的事儿,有结果了吗?”
这个杰夫,王小北自然认识。
邹德宇的同学,瑞士持有股份的那位。
王小北半途加入,100万拿了百分之四十的股份。
电子表价格亲民,销路不错。
不到一年成本悉数收回,还额外赚了100多万。
这对于初创企业来说相当不易。
要知道,一般企业回本周期很长。
当然,手表的大宗利润还得归功于杰夫找到的经销商,推广他们的产品。
他对这家公司其实不算太看好,入局也只是偶然。
后来他曾写信建议,建立自有品牌。
毕竟高利润在于品牌。
现在开始,还不算迟。
连卡西欧这样的大众品牌,在国内还没真正崛起。
虽然比不了百达翡丽这些老牌子,但前景依然光明。
企业做大了,涉足多领域是必然。
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这也是他的长远打算。
偏偏杰夫坚决反对,这事只好暂时放下。
邹德宇给王小北斟上一杯,轻轻摇晃杯子,小抿一口后道。
“查了,还真有点问题。我托国外的朋友查过,在瑞士,伦敦,老美,都没看到我们的手表上架。”
王小北默默颔首。
正是出于这份疑惑,他才让邹德宇去查个究竟。
任何公司,打造品牌都是终极梦想,谁甘愿永远当低价代工厂?
他没接话,静待邹德宇继续。
“看来,王先生猜得没错,咱们出口的手表可能都被转卖贴牌了,怪不得他们坚持要用自家标识。”
公司草创阶段,有单就是王道,按客户要求做也是应该的。
王小北歪头想了想,开口问:“那你打算咋办?想不想照我的路子试试?”
他虽然控股百分之四十,属于大股东,但实际业务并不掺和。
除非是特殊大事。
至于邹德宇和杰夫俩人,一个占百分之三十三,另一个占百分之二十七。
这仨人,随便俩组合起来,第三个基本就得靠边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