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那十万黑山民现在是由高柔在负责,袁绍的脸上顿时流露出了喜色:“以文惠之才,当个郡守国相也绰绰有余,何须试守法曹掾,你今后便是常山相。”
陶升刚想开口,猛然听到袁绍要让高柔当常山相,瞬间僵住:我被撤职了?
高柔也不由愣住,哪有当着陶升的面让自己为常山相的?
袁绍又转向陶升,道:“显奕路上对孤说,原来的中山相有告老还乡之意,正好孤要去中山避暑,你便与孤同往中山,补中山相的空缺。”
虽然只是平调,但跟着袁绍去当中山相,意义可比自行去中山为相大多了,陶升由惊转喜,忙俯首拜谢:“小人愿为大将军效死!”
袁绍大笑:“你曾救孤家小,孤自然不会亏待你。”
高柔心头也是激动,法曹掾与常山相,两者一个地一个天,当即也拜谢道:“愿为大将军治理常山。”
等更改了高柔和陶升的任命后,袁绍这才询问刘备的行踪。
陶升如实道:“左将军去中山访友去了,大将军若去中山,应能与左将军碰上。”
袁绍微微惊讶,又问:“那常山国的那一万兵马,如今是谁在统率?”
陶升不假思索:“暂由左将军麾下裨将军关羽统率。”
袁绍更惊:“可是那个万军丛中取蹋顿首级的关羽关云长?”
陶升点头:“正是此人。”
袁绍低头琢磨。
其实早在抵达真定前,袁绍就提前探得刘备去了中山,故而才会专程折道真定,趁机让颜良、文丑执掌那一万兵马的兵权。
而方才改任高柔为常山相,将陶升调去中山,也是为了抹去刘备在常山国的人脉印记。
诸事都很顺利,唯独关羽不好处理。
许攸小声提议:“大将军可请关羽赴宴,观其态度,再作决定。嗯,左将军的军师将军诸葛亮,也可一并宴请。”
袁绍点了点头,遂让陶升去安排。
陶升迟疑了片刻,道:“禀大将军,诸葛军师已经交接了手头诸务,离开真定往中山去了。”
袁绍眼神一凛:“为何离开?”
陶升隐瞒了真实原因,只挑不紧要的说:“诸葛军师乃左将军的军师将军,先前留在真定只是怕我等不能安顿好那十万黑山民而坏了左将军的信义;自从高相来了真定,诸葛军师见高相行事公正,便将手头事务全都移交给了我等。”
言下之意:诸葛亮只是在真定临驻,并非常驻。
一听诸葛亮如此识趣,袁绍便也放下心来,只让陶升去请关羽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