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脚印”的做法吧?
文人一方反而要安静不少,几乎都没什么动静。
劝谏立嗣的事情,持续了近十年,难得有了个结果,怎么着也不可能说不升官吧?
说到底,无论是江昭以从六品升到正六品的巅峰赛政斗,亦或是正六品升任从五品,都充满了含金量,并非凭空简拔上去。
此次事宜意义重大,从五品升任正五品实权,也是含金量拉满。
江昭甚至都是一步一步的攀爬,尚未“跳级”呢!
须知,天底下,但凡入了阁的人物,几乎都跳过级。
毕竟,从理论上讲,从六品升到从一品,拢共是十级,哪怕三年升一级,连续不断,都得升迁三十年方才有机会入阁。
这还是状元郎的配置,起点要高一些。
就这,哪怕二十五岁考上状元,都得干到五六十岁才能入阁。
而事实上却是,宦海从来都不乏四五十岁就入阁的大学士。
一如富大相公,历时十五年治政,四十一岁就入阁。
宦海,也有天之骄子!
江昭这样的升迁路子,连“跳级”操作都没有,顶天了算是过于优秀,升官有点快。
文官厌恶的从来都是没有政绩、没有本事,全凭君王偏宠的幸进之臣,而非江昭这种凭本事上位的天之骄子。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赵祯望向文武百官。
其实,单是这“秘密立储法”的政绩,就并非是升一级可表达嘉赏之意。
不过,过刚易折。
江昭为官不足一年,却是不可升得太快。
细水长流,解决了立储问题的江昭,注定不缺圣眷!
“臣以为,甚好。”宰辅大相公富弼说道。
“臣也以为,韩阁老言之有理。”内阁大学士文彦博表了态。
“臣以为,可!”
“可!”
余下三位内阁大学士相继表态。
江昭与他们注定不是一个时代的人,既然功绩、关系都到位,那就擢升。
“好!”
御座之上,官家赵祯微微颔首,望向江昭,饱含赞赏:“着令翰林侍读、翰林知诰制江昭,迁礼部郎中、兼翰林侍读,领朝奉大夫。另赏良田十亩、锦帛百匹。”
相比起韩章文武百官赞成的官位赏赐,还添了些锦帛、田产嘉赏。
不过,添了这些东西,却也无人有什么异动。
大周一朝,最不缺的就是钱财。
“臣江昭,拜谢陛下。”江昭稽首一礼。
“陛下圣明!”文武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