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还被红笔圈出了几个位置,另外地图右下角的空白处,还写着今日邢老二给李禹的那句诗。
“我研究了下这首诗词。”上官清深呼吸了口气,尽量让自己冷静下来。
“三国时期,刘备死于白帝城,而当时还有着很重要的一个人物在场,那便是诸葛亮。”
“以诸葛亮的智慧,肯定知道送刘备尸首回都城,会腐烂,所以刘备墓埋在奉城的几率偏大。”
“而这首诗词,很可能便是诸葛亮所留。”
赤甲峰头月半斜,瞿塘峡口晓光赊。
“刘备古墓的入口,便很可能是当时诸葛亮在墓园前所做。”
上官清面色郑重:“词前一句的意思指明古墓位置,而当时在墓园口,能在赤甲峰见到傍晚的月亮,在瞿塘峡位置,能看见古墓位置,天明时刚好能见到升起来的天色。”
“但这个太广泛了,这句诗的意思,在我看来,大概是指赤甲峰和瞿塘峡的时间和光影之类的意思,比如入口处在月光和晨光的照射下,显示出特殊的标记。”
“而后一句诗,三星坠处藏云岫,一线天开透玉华,便是详细地址。”
上官清在地图上画了一圈,把山峰勾勒了下。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便是一名天文学者,著名的火烧赤壁借东风,也能看出,所以这句词,就涉及星象。”
“三星可能同时出现,发出的光芒,从空中落下,云岫的意思是指云雾缭绕的山洞,也就是说,第一句说的是三星的光芒,投射在云雾缭绕的山体中。
“后一句,一线天是奉城石灰岩地貌常见景观,两座山体夹缝中露出的狭长天空。”
“透玉华的意思很可能便是星象的光芒落下,透过云雾缭绕的山峰,落在一线天内,在入口处发出微光的意思。”
对于诗词的一番介绍,上官清解释的很详细。
李禹听的都想竖大拇指赞叹了。
不愧是教授啊,一句诗都能拿出这么多信息。
难怪邢老二这么看重上官清不惜如此以家人学生的安全威胁强迫他留下。
邢老二眯着眼:“那具体位置到底在哪里?”
“这两句诗的描写都偏向于理想化,若是诸葛亮作出,定然不会如此华而不实,但这风格的确像是他所写。”
“诸葛亮因为他的政治和军事能力太强,进而被人忽略了他身为文青的那方面造诣。”
上官清神情不变,徐徐道:“这首诗应该不止这几句词,三国时候瞿塘峡一般称之为瞿塘关或者江塘,不会说瞿塘峡,这首词如果确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