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中文小说网 > 重走未来路 > 第457 1644年的另一条路

第457 1644年的另一条路(2 / 4)

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

内阁制度源于魏东生所创,传承三百余年之后越发成熟,内阁的阁臣惯例需要得到王权(皇权)和内阁的共同认可。如果群议推举某臣,藩王也予以批准,他方可入阁;如果藩王想提携某臣,内阁内部也多数选举通过,他才能正式入阁,每名阁臣的诞生几乎都来源于王权和内阁的相互妥协。魏顺会厌恶内阁摄政,发话说,如果内阁不肯允许他指定的官员入阁,他就再也不会批准群议推举的官员入阁。

内阁顿时失去新鲜血液补充。

最初,此事影响较少。可随着时间延长,当年迈的内阁阁臣病逝却无法及时补充内阁时,内阁逐渐意识到危机来临。倘若既有的内阁阁臣全部老死病死,内阁还能怎样运营?甚至,何须阁臣全部病死,阁臣缺席四五人时,官僚制度就开始深陷泥潭。

内阁会屈服吗?

答案是绝不。

恰逢小冰河气候来临,天灾人祸旋即成为王权和内阁的斗争利器。

1638年为始,鲁藩猛地多灾多难起来,今月甲府旱灾,次月乙府蝗灾,又次月丙府风灾,再次月丁府旱灾。与此同时,工商业突然间凋敝,税银急剧减少,开支猛增,收入猛减,鲁藩的财政危机越来越严峻。最初,鲁藩小朝廷逢灾必救,当真一副爱民如子模样;待鲁藩国库逐渐空虚,内阁才骤然发难,请求藩王魏顺会慷慨解囊。可惜,莫说魏顺会能否真心怜悯百姓,即使他真新想救灾,又怎能变出数千万银元和海量粮食?

于是乎,鲁藩多灾多难起来。

某府遇到天灾,朝廷无力为救,饥民相聚为祸;朝廷派遣军队镇压民乱,结果兵饷越欠越多,士卒怨气冲天;藩王紧急手段强制征税,结果得罪天下富商,纷纷把财富转移到其它藩国。

士卒无战心,饥民猛如火。

1644年4月,一群饥民攻入济南府王都,魏顺会遁入枯井时被乱石砸死。

1644年6月,鲁藩在青岛府紧急重组内阁,魏顺会不予批准的名臣全部入选。新内阁旋即活力四射起来,高效率从盟友吴藩请来三万步骑,迅速平定组织度薄弱的饥民乱贼。而后,内阁以鲁藩主权担保向吴藩借款解决眼前困窘,又向南洋诸藩国贷款购买粮食,短短数月时间,鲁藩转危为安。

鲁藩内阁顺利恢复权力,而魏顺会则成了魏夏帝国有名的昏君或者说昏王。

遇到流民作乱很正常,流民攻入王都也屡见不鲜,但是窝囊到逃都逃不掉,魏顺会绝对智商有限。要知道,分封制秩序下,各藩国都存在贵族或世家尾大不掉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