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无需太过介意。
走吧,回营。”
为了威慑桥对面的三千汉军,吴懿直接让三万匈奴勇士于北岸扎营。
汉军与匈奴军只隔着一座桥互相对望,几乎是一个冲锋就能杀到敌军大营之中。
这么近的距离,着实让张飞心痒难耐,很想率军痛快的上前冲杀一番。
可他牢牢记着大哥的嘱托,每次都忍住了冲锋的冲动。
吴懿坐在左贤王大帐的主位。
在他下首,是吴敌、涂貘、诸位汉将以及一众匈奴勇士。
吴懿面色阴沉的说道:
“张飞有樊哙、黥布之勇,我大匈奴诸多勇士无可匹敌。
如今他扼守渡口桥头,咱们根本攻不过去。
诸位说说,可有什么好的办法?”
吴懿这番话不是跟匈奴勇士说的,而是在询问麾下一众汉将。
在吴懿看来,匈奴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跟山里的野猴子没什么两样。
令这些野蛮的畜生冲锋陷阵,他们倒是悍不畏死。
想让他们出谋划策,实在是强人所难了。
吴懿投奔羌族的时候,在西凉笼络住了一批人才。
这些人之中有足智多谋的谋士,也有骁勇善战的武将。
他们的实力虽然不是当世顶尖,却也比匈奴人强得多。
一名长着国字脸,身着兽皮铁甲的将军起身道:
“张飞有勇无谋之辈,力敌不成,吾等当以智取。”
说话的将军随穿着兽皮,却是个地道的汉人。
此人姓杨名阜,字义山,原本是刘备任命的凉州从事。
羌、氐联军进攻凉州时,杨阜率众抵抗,最后因寡不敌众被吴懿俘获。
吴懿见杨阜武艺不俗,兼有智谋,便起了爱才之心,不忍杀之。
他亲自解开杨阜身上的绳索,对杨阜以礼相待。
杨阜感激不已,便拜入吴懿麾下,认吴懿为主。
他麾下的一众汉家将校也全部归降。
在很多人心中,愚忠是胜过大义的。
一旦认主,就算吴懿逃入匈奴,与汉家百姓为敌,杨阜等将校依旧无怨无悔的追随。
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悲哀。
杨阜平日里沉默寡言,每次开口必有高论。
吴懿认真的看着杨阜道:
“义山可有高见?”
杨阜对吴懿分析道:
“想要攻破黄河渡口,得做两手准备。
其一便是伐木打造船只,让大军可以用木筏登岸。”
杨阜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