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你说,她还在等谁呢?(6.4k二合一)
周砚先吃了个原味烧麦,皮薄馅大是最大的特色,一口一个,纸皮薄软,肉馅鲜嫩,满嘴流油。
猪肉大葱馅可太鲜了!
这年代的土猪肉,风味更佳。
纸皮烧麦的蒸制过程也远比包子要更麻烦,蒸的过程中需要多次用冷水浇淋荷叶边,从而保证面皮的口感。
然后就是特色吃法了,烧麦蘸红油蘸碟,白色半透明状的烧麦在红油一蘸,立马染上了红亮的色泽,吃起来香辣爽口,别具风味。
好吃!
周沫沫吃完一个,已经伸手去拎第二个了,看着周砚道:“锅锅,这个比肉包包好次!”
“硬是香,皮好薄,馅又足,吃起来满口流油。”赵嬢嬢连连点头,问道:“好多钱一笼呢?装这么满。”
周砚道:“这里是两笼,一笼八个,三毛五。”
“那也……不算贵嘛。”赵嬢嬢点头。
“嗯,不贵。”周砚笑着点头,赵嬢嬢的思想开始有些变化了,要换以前,三毛五一笼的烧麦她肯定觉得贵,所以听说那么久都没有买来尝过。
乡镇上挣点钱不容易,很多人都把钱存着,等着急用的时候才能拿得出来。
可谁又能想得到,接下来几年物价会接连暴涨。
好不容易存的几百、几千巨款,转眼购买力就差许多。
真要说买什么,买房绝对是最好的投资。
房改还要一些年,周砚都已经做好规划了,先挣钱,有钱就买楼。
等以后干不动了,就躺平当包租公,老婆孩子热炕头。
拖鞋一蹬,腰上挂一串钥匙,整条街我最靓。
人活一世,要的就是一个潇洒自在。
“还是城里头生意好,人来人往,做点啥子买卖都能挣到钱。”赵嬢嬢看着人来人往的东大街,带着几分感慨,看着周砚道:“以后我们就在厂门口开饭店,还是有往城头来的打算?”
“往后头,肯定还是要往城里来。”周砚说道,目光也在人来人往的东大街上看着。
嘉州纺织厂现在如日中天,可后世周砚去苏稽吃跷脚牛肉的时候路过,原址已经修成了小区。
九十年代的下岗潮,还是把它拍在了岸上。
周二娃饭店是依附于纺织厂挣钱的,九成的客源来自纺织厂工人,他肯定要先做打算。
当然,现在才1984年,纺织厂还在扩产招工,一副蒸蒸日上的势头。
再挣几年不成问题,只是目前营业额卡在五百,得想办